- 當前位置:
- 首頁
- / 專題專欄
- / 上海市“十四五”規劃綱要
- / 規劃綱要
十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 2021年03月02日 )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城鄉資源雙向流動,以“美麗家園、綠色田園、幸福樂園”建設為抓手,盤活土地資源和集體資產,不斷提升郊區鄉村的宜居度和吸引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建設充滿活力的超大城市美麗鄉村、未來發展戰略空間和核心功能重要承載地。
11.1 提升大都市鄉村產業現代化水平
準確把握超大城市鄉村發展功能定位,以滿足超大城市居民需求為導向,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引導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構建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11.1.1推進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202萬畝耕地特別是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目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農業“三區”為重點,聚焦打造一批綠色田園先行片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裝備農業和智慧農業發展,加大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推廣力度,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建設一批糧食生產無人農場及食用菌、蔬菜和花卉園藝等植物工廠,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力推廣花卉等經濟作物,努力打造都市型農業標桿城市。發揮上海科技優勢,全力支持種源農業發展,加快推進全市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體系建設,為國家打好種業翻身仗做出上海貢獻。推進生態循環綠色農業發展,加快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積極推行種養結合等節肥節藥的生態農業模式,到2025年農田化肥、農藥總施用量分別下降9%和10%,畜禽養殖廢棄物和糧油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8%以上,地產綠色優質農產品比例達到70%以上。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100家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鼓勵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
11.1.2持續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以綠色田園先行片區為載體,突出區域特色品牌,結合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創建提升,打造一批涵蓋生產加工、科技服務、文旅休閑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平臺,推進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水平,打造一批民宿集聚點、鄉村旅游路線和農事節慶文化活動,圍繞旅游古鎮、特色村落、鄉村民宿等打造一批特色村鎮休閑區,滿足城鄉居民消費休閑需求。
11.1.3培育超大城市鄉村地區多元功能。鼓勵依托鄉村生態資源價值,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居住、康養、文旅、電商功能等多業態融合。純農地區積極發展田園綜合體等特色文旅和休閑農業,城鎮產業園區周邊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發展人才公寓,重點功能區和工業園區周邊促進關聯產業向鄉村延伸布局,集聚一批類總部企業和研發中心。
11.2 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統籌農村生產生活生態,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補齊鄉村民生短板,不斷縮小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差距,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高水平的城鄉融合。
11.2.1提升優化農村人居環境。落實村莊規劃,繼續有步驟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重點解決“三高兩區”周邊農民以及規劃農村居民點范圍外的分散戶的居住問題,暫未實施的撤并村要及時明確推進計劃,切實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和鄉村風貌。推進“四好農村路”和村內道路建設,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改造800公里;加大對農村電網改造、燃氣管網、供水管網和數字網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動市政公用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續建與新建項目,逐步推進已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連片實施中小河道整治,探索試點農田徑流污染物生態攔截技術,力爭實現骨干河道上游污染物減少1/3以上。進一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探索開展鄉村綠化美化和美麗庭院建設。
11.2.2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實施第二輪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采取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合作辦學、委托管理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質量。推動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加強村衛生室功能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同質化對接,推進健康村鎮試點建設,提升農村居民文明衛生素質和健康素養水平。結合農村老年人生活居住特點,實施農村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進一步加大農村養老設施建設力度,實現農村養老設施配置均衡可及,完善街鎮(鄉)有“院”、片區有“所”、組有“點”的設施網絡。
11.2.3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強化示范村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提升鄉村整體風貌,配置旅游、休閑等服務設施,與鄉村治理緊密結合,探索發揮村級組織和村民在基礎設施運維中的作用。鼓勵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著力加強農村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高質量推進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到2025年全市規劃保留村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覆蓋,建設300個以上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50個以上鄉村振興示范村,形成一批可推廣、可示范的鄉村建設發展模式。
11.3 深化農村各項制度改革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政策,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長久不變。在基本完成鎮村兩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各項制度,規范集體資產管理和交易行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繼續加大農村綜合幫扶工作力度,建設一批收益穩定長效的“造血”項目,增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生動力,不斷提高低收入農戶生活水平。建立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分類實施農民就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積極推動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年度收益分配,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持續增長。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重點,促進農民增加經營性收入。按照同地、同價、同權、同責的要求,完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等多種方式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審慎穩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11.4 發揮各類城鎮對鄉村的帶動聯接作用
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增強新城集聚輻射功能,更好發揮各類鎮連城帶鄉、服務農村的作用,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開展鄉村振興示范鎮試點。中心鎮要按照人口規模和地區活動中心標準提高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按照主導產業定位建設一批面向各類人才的租賃住房和公共配套設施。加強城鎮型園區建設,實現產業空間和居住配套空間的小尺度復合。遠郊一般鎮要按照小而美的導向,通過實施全域規劃、全域整治、全域建設,補齊鎮區短板弱項,整合生態和農業空間,發掘和激活生態資源的經濟價值,體現和提升大都市鄉村文化價值。激活部分非建制鎮潛力,充分利用區位條件和產業基礎,加快實施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優化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增強產業配套和社區服務功能,成為承載優質項目、吸納農民就近城鎮化的平臺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