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海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2023年01月30日 )
??關于上海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3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關于上海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考驗,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二十大精神,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突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緊扣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經濟發展韌性增強,改革開放創新深入推進,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見表一)。
??表一 2022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
屬性 |
全年目標 |
全年完成 |
全市生產總值 |
預期性 |
增長5.5%左右 |
下降0.2%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預期性 |
增長6% |
下降2.1% |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
預期性 |
41%左右 |
43% |
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 |
預期性 |
提高7%左右 |
提高2%左右 |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
預期性 |
4.2%左右 |
4.2%左右 |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
預期性 |
37件左右 |
40.9件 |
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
預期性 |
60家左右 |
60家 |
新增就業崗位 |
預期性 |
55萬個以上 |
56.3萬個 |
城鎮調查失業率 |
預期性 |
5%以內 |
4.3%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預期性 |
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增長2%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預期性 |
103左右 |
102.5 |
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 |
約束性 |
20萬平方米 |
20萬平方米 |
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 |
預期性 |
17.3萬套(間)左右 |
18萬套(間) |
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
預期性 |
3%左右 |
3%左右 |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
約束性 |
進一步下降 |
完成年度目標 |
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
約束性 |
進一步下降 |
完成年度目標 |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 |
約束性 |
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
完成年度目標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約束性 |
42% |
42% |
??注:1.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3.9%;2. 城鎮調查失業率為12月份數據;3. 根據國家規定,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的正式數據將由國家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核定。
??(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眾志成城打贏大上海保衛戰。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去年3月空前嚴峻復雜的新冠疫情沖擊,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央有關部門、全國各地和人民軍隊的大力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全面強化應急指揮體系,全力突破資源極限挑戰,有效遏制了疫情指數級上升勢頭,有力阻斷了病毒快速傳播的危險進程,打贏了大上海保衛戰。持續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優化核酸檢測點布局,加強隔離房源籌措,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醫療救治特別是重癥救治工作,進一步提升重點場所和機構的防疫能力,加快推動老年人疫苗接種,持續完善診斷、檢測、救治和入境人員隔離等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穩增長系列政策有力支撐經濟回穩向好。全面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先后制定出臺抗疫助企“21條”、經濟恢復重振“50條”、穩增長“22條”三輪助企紓困穩增長綜合性政策,全年合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3000億元(見圖1)。經過不懈努力,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平穩開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彈、持續恢復”的V型反轉態勢,全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4.47萬億元,比上年下降0.2%。大力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08.2億元,比上年下降2.1%,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口徑增長3.9%。
?圖1 三輪穩增長政策紓困效果顯著
??重大項目重大活動引領作用凸顯。重大項目引領投資回暖,東西通道(浦東段)擴建等16個項目建成,寧德時代研發及產業化基地等33個項目開工建設,全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6%(見表二)。舉辦“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系列活動,積極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專項債券、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設備更新改造貼息貸款、基礎設施REITs等各類投融資工具,全年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547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投放206億元,一批產業園、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發行上市,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回升。重大節慶促進消費回暖,舉辦第三屆“五五購物節”,發放10億元“愛購上海”電子消費券,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4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城市首位。重大活動提振外資外貿信心,召開政企溝通圓桌會議41場,成功舉辦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會,全市實到外資達到歷史新高的239.6億美元;高質量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實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等政策措施,全市外貿進出口實現平穩增長。
表二 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年初 計劃 |
實際 完成 |
實 施 情 況 |
|
總計 |
173項 |
192項 |
聚焦科技產業創新、社會民生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五大領域,全年完成投資2076億元 |
建成 項目 |
10項 |
16項 |
上海LNG儲罐擴建、平申線航道整治、楊樹浦路改建、武寧路快速化改造等項目按計劃建成,中國商飛試飛中心、中山醫院醫療科研綜合樓、徐家匯體育公園、桃浦中央綠地等項目提前建成 |
續建 項目 |
149項 |
143項 |
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滬通鐵路上海段、機場聯絡線、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伸、13號線西延伸、18號線二期、21號線一期、23號線一期、崇明線、北橫通道新建、楊高路改建、滬南公路改建等項目加快推進 |
新開工項目 |
14項 |
33項 |
聯影醫療生產基地、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四期、合流污水一期干線復線、滬渝蓉高鐵上海段、浦東國際機場四期擴建等14個項目按期開工,東軟上海科技中心、上大寶山校區擴建、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應急醫學中心、上海臨床研究中心、上海示范區線、軌道交通12號線西延伸、20號線一期西段等19個項目提前開工 |
??(二)全力以赴落實國家戰略,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全力打造。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新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意見,上海行動方案明確的92條任務280項具體舉措75%已取得成效。創新引擎全力做強,李政道研究所建成投用,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開園運行,上海張江數學研究院成功設立,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已有3批47家企業加入。改革系統集成著力加強,配合國家制定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及首批授權事項清單,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9部浦東新區法規,市場主體登記確認制全面實施,“一業一證”31個試點行業累計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超過3000張。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四類再制造產品獲批按新品實施進口管理,首批境外職業資格證書認可清單和緊缺清單對外發布。資源配置能力持續增強,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啟動建設,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正式運行。
??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深入實施。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若干政策措施,啟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分別增長30.5%和31.1%。健全“浦江之光”科創企業新版政策庫,截至年底科創板上海上市公司78家,累計首發募資額和總市值均位列全國首位。成功舉辦2022年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滬蘇浙聯合印發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計劃啟動實施,長三角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啟動建設,超過1700個文旅場館實現一卡通游,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累計結算超過1300萬人次。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周年成果豐碩(見表三),2022年形成39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水鄉客廳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滬蘇嘉城際鐵路在滬蘇浙三地同步開工建設。全力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發布支持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進一步提升能級若干政策措施,出臺民營企業總部和貿易型企業總部政策,虹橋國際商務伙伴計劃啟動實施,“虹橋之源”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啟動建設。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次搭建“數字進博”平臺,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35.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9%。
??表三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三周年成果豐碩
主要領域 |
主 要 進 展 |
制度 創新 |
l 三年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112項,其中已有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2022年新推出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示范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等39項制度創新成果 l 跨域聯保共治機制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標準、監測、執法“三統一”制度深入實施,如建立示范區跨界飲用水水源地共同決策、聯合保護和一體管控機制,聯合河湖長制等重點跨界水體聯保機制有序實施,示范區“一河三湖”水環境質量已提前達到或優于2025年目標 l 跨域要素流動機制更加暢通,出臺促進示范區人才建設若干意見,推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科創金融、知識產權保護等系列舉措;實現長三角科技創新券跨省域通用通兌,三年累計發放4580萬元;推進涉稅事項“跨省通辦”,建設智慧辦稅服務廳,三年累計辦理“全程網上辦”業務超過5.4萬筆 |
項目 建設
|
l 加快實施示范區重大建設項目三年行動計劃,生態環保、互聯互通、產業創新、公共服務、“一廳三片”等領域108個重點項目持續推進,帶動示范區三年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9%,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4% l 著力推進生態環保重點項目16個,元蕩岸線生態修復及功能提升(三期)工程實現23公里岸線整體貫通,太浦河藍帶計劃完工,西岑水質凈化廠、淀山湖工程(一期)開工,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的形象更突顯 l 著力推進互聯互通重點項目20個,滬蘇湖鐵路、上海軌道交通17號線西延伸等加快建設,設施互聯互通新樣板的格局更清晰 |
跨域 治理 |
l “業界共治、機構法定、市場運作”跨域治理機制優勢凸顯,示范區理事會、執委會充分發揮統籌推進作用,協調推進一大批示范區建設重要事項 l 各方力量深度參與,連續舉辦三屆示范區開發者大會,示范區開發者聯盟三次擴圍,成員單位增加至53家,三峽集團、華為公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聯盟成員深入參與示范區生態環保、綠色基建、數字經濟等領域重點項目建設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取得新進展,3家國家實驗室全部高質量“入軌運行”,25家在滬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入首批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序列,上海光源二期、軟X射線裝置等新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投運,承擔國家“科技創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攻關任務,累計啟動實施市級科技重大專項20個。高水平科技供給拓展新渠道,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聯合基金,前瞻物質研究院成功設立,全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2%左右,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比例提高到10%左右。高水平創新網絡搭建新鏈接,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成功頒發,國際人類表型組標準化創新中心揭牌運營,累計建設“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34個。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注入新活力,出臺新時代上海加強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完善“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推進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創新職稱評審和人才評價機制,加快實施人才安居工程,近悅遠來的人才環境加快營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能獲得新提升,全國首個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操作細則發布實施,在全國首批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揭牌,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9件,技術合同成交額4003.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6%和45%。
??城市核心功能進一步增強。金融改革創新實現新突破,啟動國際再保險業務平臺建設,支持“滬倫通”拓展至瑞士、德國等歐洲主要市場,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和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中證1000股指期貨和期權、上證50股指期權、中證500ETF期權等產品推出,全年新增持牌金融機構52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93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8%。新型國際貿易孕育新優勢,離岸經貿業務企業名單擴展至577家,國際分撥中心示范企業擴展至100家,支持企業布局海外倉數量達到110個。航運要素集聚提升新能級,制定出臺進一步推動海鐵聯運發展實施意見,成功舉辦第二屆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一輪上海市交通發展白皮書發布,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調整規劃獲批,小洋山北作業區項目開工,完成全國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業務,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3年位居世界第一,在新華-波羅的海航運中心指數中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三。
??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全面完成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組建上海數據集團、農投集團、東方樞紐集團、康養集團等一批國企集團,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設立運作,國有科技型企業中長期激勵實施辦法制定實施。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63個領域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市場監管領域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優化信用監管服務10條措施制定出臺。發布新版上海市定價目錄,修訂完善非居民天然氣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促進電力供需平衡,開展電力現貨市場模擬試運行。全面貫徹國家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意見,編制形成上海實施方案。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扎實推進,全年交易規模達到1.3萬億元。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深入落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海方案,全市全年新增上市公司36家。全力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任務落地九成以上,重大外資項目線上服務系統上線運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支持政策修訂出臺,全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分別新增60家和25家,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制定發布上海發揮橋頭堡作用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揭牌成立上海市“一帶一路”綜合服務中心,會同蘇浙皖三省開展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試點。出臺加強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舉措,全年安排對口幫扶資金77.8億元,實施援助項目824個,助力對口幫扶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培育打造新產業新空間新主體,經濟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
??全力打造三大先導產業引領新動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102項任務全部落地,全年三大先導產業總規模達到1.4萬億元,引領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3%。著力推進集成電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芯臨港、聞泰半導體等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出臺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若干政策,發布促進細胞治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方案,4個I類創新藥獲批上市,其中多格列艾汀片成為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產品。優化人工智能發展環境,《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正式施行,2022人工智能大會成功舉辦,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基本實現嘉定、臨港區域道路全域開放。發布推動高端制造業發展若干措施,發布2022版上海市產業地圖,新推出第三批13個特色產業園區。制定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新賽道三年行動方案,出臺打造未來產業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出臺推進空間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全球首架C919大飛機正式交付,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完成中期交付。發布促進“五型經濟”發展若干意見,持續打響“四大品牌”,新認證“上海品牌”25個,新推出“上海標準”10項。
??加快建設五個新城拓展新空間。出臺新城規劃建設實施行動方案,推動新城建設從政策設計轉入大規模開發建設實施階段,功能導入、產業發力、藍網綠脈等10個專項行動有序推進,10個示范樣板區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發布推動向新城導入功能實施方案,聚焦企業總部、研發創新、要素平臺、公共服務等功能推動一批功能性機構向新城布局集聚,已發布第一批重大功能性事項25個(見表四)。產業、交通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額4923億元的216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市域線嘉閔線、南匯支線等交通項目加快建設。發布加快推進南北轉型發展實施意見和支持政策,出臺寶山、金山行動方案,高標準推進吳淞創新城、南大智慧城、環上大科技園、樂高樂園、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建設,打造世界級沿江沿海產業帶。
??表四 推動向五個新城導入功能
已發布的25個重大功能性事項 |
|
嘉定新城 |
l 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上海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萬科未來城市研究院、東方財富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科技館分館 |
青浦新城 |
l 上藥大健康產業總部、中鐵四局上海總部、TCL上海青浦·創智E城、康橋生命科學園總部、青浦復旦國際融合創新中心 |
松江新城 |
l 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衛星互聯網產業總部基地、山東高速集團交通科技總部、國科G60數字智能產業總部、松江樞紐長三角多式聯運資源配置中心、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奉賢新城 |
l 上海電氣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檢測與評估中心、國泰君安證券普惠財富中心、東方美谷-華誼國潮綜合體、上海美術館分館 |
南匯新城 |
l 太平洋保險臨港科技保險公司、上海市健康養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華勤臨港離岸貿易中心、華師大二附中臨港奉賢分校 |
?
??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培育新主體。深入開展“防疫情、穩經濟、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努力為企排憂解難。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5.0版行動方案,全面落實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172項改革舉措,選聘首批營商環境“體驗官”,推出發展壯大市場主體32條措施、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12條措施以及扶持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年新設市場主體41.5萬戶。全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和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制度,出臺市場監管領域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面向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全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43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累計達到4942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2萬家。
??(四)全力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穩就業工作的意見,實施重點群體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困難行業企業穩就業補貼等一系列援企穩崗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6.3萬個,12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3%。積極做好蔬菜、豬肉、糧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5%,穩定在年度預期目標范圍內。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向困難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疫情菜價臨時補貼、一次性生活補貼合計超過3億元。持續推進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穩妥調整養老金、低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民生保障待遇標準,職保月平均養老金提高到5085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9610元,比上年增長2%。
??中心城區成片舊改圓滿收官。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2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1.1萬戶,歷經30年的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務畫上圓滿句號。制定出臺加快推進“兩舊一村”實施意見,實施不成套舊住房改造24.5萬平方米,新認定城中村改造項目8個。完成舊住房更新改造1295萬平方米,有序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2303臺(見圖2)。《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修訂施行,全年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18萬套(間)。
??圖2 市民居住品質持續改善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上海市鄉村振興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方案制定出臺,完成21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啟動建設新一批24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成2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設“美麗庭院”10.4萬戶,提檔升級改造農村公路504公里。完成1.1萬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制定出臺促進上海域外農場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深入推進13個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建設,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超過3萬畝。制定進一步促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第二輪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實現行政村標準化村衛生室全覆蓋,持續做好經濟相對薄弱村幫扶工作。
??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出臺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指導意見,民心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年度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出臺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一老一小”服務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編制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開展養老床位統籌及輪候試點,全年新增養老床位5781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社區老年助餐場所200個、長護險護理服務機構29家。推進落實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各項舉措,制定發布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積極創建國家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上海市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條例》正式出臺,支持民辦托幼機構平穩健康發展政策發布實施,社區托育點“寶寶屋”試點全面啟動,全年新增普惠性托育點79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所。堅持立德樹人,發布上海市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方案,推進落實“雙減”工作,出臺義務教育新五項標準,深化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實施新一輪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首批老年大學倍增計劃建設任務,建設臨港新片區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核心區,在全市設置新型高職學校4所。全面完成第五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啟動中藥飲片全流程追溯臨床應用試點,創新設立市病毒研究院,啟動建設中山醫院國家醫學中心,“便捷就醫服務”七大新應用場景實現公立醫院全覆蓋。超額完成早餐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三年累計新增早餐網點3676個。
??都市生活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制定出臺推進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行動方案,著力提升文化、旅游、體育等重點領域服務供給質量。實施“大博物館計劃”“大美術館計劃”“社會大美育計劃”,舉辦“何以中國”“何謂海派”“對話世界”等系列大展,上海圖書館東館、少兒圖書館新館建成投用,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建成上海數字文旅中心,市民藝術夜校實現16個區全覆蓋。出臺支持鄉村民宿、工業旅游發展政策,推出“海派城市考古”微旅行系列產品、“非遺新體驗之旅”系列活動,打造50個升級版“家門口”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閑好去處。圓滿舉辦第17屆市運會、第26屆上海馬拉松賽,啟動全國首批社區運動健康中心建設試點,全年配送體育消費券2000萬元,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92條、健身驛站92個、多功能運動場77片、益智健身苑點612個。
??(五)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數字化轉型引領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快構建數字化轉型完整生態,揭牌8個市級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加快25個數字生活標桿場景建設,打造40家智能工廠,設立上海數據交易所數字資產板塊,推進5G創新應用869項,新建5G室外基站1.3萬個,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進一步夯實。以“兩張網”建設為抓手推進治理數字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接入服務事項達到3588項,網辦率提高至84%,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推進“一網統管”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迭代升級,推動防汛防臺指揮系統、長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指揮平臺、消防救援數字化平臺等一批特色應用場景升級改造和實戰應用。推進出行服務數字化,完成交通二維碼“三碼整合”,MaaS系統1.0版上線運行。深化智慧化執法監管,建成全市統一的綜合執法系統,升級數字化執法辦案管理中心2.0版,預警執法問題隱患并及時整改超過3.8萬個。推進“12345”城市運行市民感知平臺建設,市民服務熱線接聽市民來電超過1000萬個。
??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加快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印發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能源、建筑、科技、氫能、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配套文件,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在浦東新區落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億噸、成交額104億元。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全面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加快實施“光伏+”專項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揮發性有機物2.0綜合治理超過2000家,實施全市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專項整治,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見圖3);開工建設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三期等項目,主要河湖水質斷面優于III類(含III類)比例提高至95.6%,如期消除劣Ⅴ類水體;制定建設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實施辦法,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啟動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第五輪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創建,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2%。出臺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意見,全面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資源。發布科學綠化實施意見,出臺新一輪三年林業建設政策,新建公園138座,新增森林5.1萬畝、綠地1055.3公頃、綠道232公里、立體綠化44.6萬平方米。
??
??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著力加強。發布新一輪城市管理精細化提升行動計劃,推動路口“遮陽設施”落地,加強城市“馬路拉鏈”治理,拆除違法建筑246.7萬平方米,建成高品質“美麗街區”102個。推進住宅小區“美麗家園”建設,建成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726個,完成易積水小區改造35個。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建成公共(含專用)充電樁1.7萬個、出租車充電示范站25個、共享充電樁示范小區39個。《上海市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正式施行,著力推動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南拓北延、蘇州河濱水岸線斷點辟通和品質提升,蘇州河旅游水上航線開通試航。成功舉辦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暨第二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深化基層社區民主參與實踐,發布上海市參與式社區規劃導則和社區新基建工作指引,社區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制定加強新時代擁軍支前工作實施意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網絡,扎實做好雙擁共建、國防教育、國防動員等各項工作。
??城市運行安全有序。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開展全市安全生產大檢查,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推進危險化學品、城鎮燃氣、自建房、消防、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和工貿行業“百日清零行動”,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繼續“雙下降”。全力保上游資源采購、保本地能源儲備、保機組出力穩發滿發,成品油儲備任務有力落實,上海LNG站線擴建項目正式開工,全市能源保供平穩有序。修訂上海市糧食專項應急預案,大力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各環節協同,實施全鏈條節糧減損,推進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著力優化糧油物資、救災物資、公共衛生物資等各類物資儲備管理。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私募領域風險化解取得實質性進展,“保交樓”工作有序推進。深入推進“除隱患鑄平安”“礪劍”“百日行動”等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積極化解信訪矛盾,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
??同時,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一是經濟持續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對上海經濟造成持續沖擊,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不暢,外部重大變量可能對經濟恢復進程造成擾動。企業投資信心偏弱,居民消費意愿不足,外貿不確定性增加,擴大有效需求還需著力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部分傳統產業面臨轉型陣痛,部分行業企業增收不增利,特別是部分中小微市場主體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大困難,經濟平穩運行的微觀基礎仍需持續鞏固。二是新動能需在改革開放創新中加快培育。對標排頭兵和先行者要求,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需進一步探索試點,要素市場、國資國企、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改革需進一步深化推進。特別是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上海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建設任務艱巨,底層和共性關鍵技術需集聚優勢力量攻關突破,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需更多依靠市場主體培育完善,暢通創新全鏈條壯大發展新動能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三是安全韌性城市建設需常抓不懈。極端情況下城市運行保障和應急管理體系亟待加強,極端氣候影響下能源保供難度有所增加,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需有效防范化解,社會治理精細化程度與高效組織動員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物價面臨上漲壓力,“兩舊一村”改造需要在新起點上加速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治理成果需要持續鞏固,教育、醫療、養老、托育、安居等領域仍有不少短板要補,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問題需要用心用情切實解決。
??二、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局之年。總體看,2023年上海發展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外部環境動蕩不安,世界經濟滯脹風險加大,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同時也要看到,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不少有利條件。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有力提振了社會預期和發展信心,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強大動力。上海經濟回穩向好態勢正不斷鞏固,核心功能強、經濟韌性足、發展潛力大、市場活力好,重大國家戰略紅利和多輪穩增長政策疊加效應持續釋放,新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經濟新增長點。為此,全市上下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善于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克服短期波動中把握長期性趨勢,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搶抓戰略性機遇,在加快科技創新和結構調整中增創發展新優勢,抓牢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自身努力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努力開創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局面。
??做好2023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著眼“四個結合”,堅持“四個放在”,以實施國家戰略任務為牽引,全面深化“五個中心”建設,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新征程上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
??根據上述要求,與“十四五”規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新一屆政府提出的目標相銜接,建議2023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見表五):經濟綜合實力在提質增效中穩步提升,全市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2%左右,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提高7%左右。城市核心功能不斷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3%左右,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4件左右,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左右。人民生活品質在高效治理中穩步提高,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7.5萬套(間)左右。生態環境質量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持續改善,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
??表五 2023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指標名稱 |
屬性 |
全年目標 |
全市生產總值 |
預期性 |
增長5.5%以上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預期性 |
增長5.5% |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
預期性 |
42%左右 |
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 |
預期性 |
提高7%左右 |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
預期性 |
4.3%左右 |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
預期性 |
44件左右 |
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
預期性 |
60家左右 |
新增就業崗位 |
預期性 |
55萬個以上 |
城鎮調查失業率 |
預期性 |
5%以內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預期性 |
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預期性 |
103左右 |
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 |
約束性 |
12萬平方米 |
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 |
預期性 |
7.5萬套(間)左右 |
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
預期性 |
3%左右 |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
約束性 |
進一步下降 |
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
約束性 |
進一步下降 |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 |
約束性 |
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約束性 |
43% |
??三、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根據2023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十二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持續放大引領帶動效應
??1. 全面深化浦東引領區建設。推動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及國家授權改革事項落地實施,在科技創新、人才發展、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深化改革系統集成。推動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在浦東特定區域復制推廣,推進外高橋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優化升級,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跨境貿易結算和海外融資服務,著力提升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功能,新增25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用好中央賦予的立法授權,動態完善立法需求清單,在新興產業等領域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出臺新一批浦東新區法規。
??2. 深入實施“三大任務”。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建設行動方案,深化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完成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三期擴區,實施“首站臨港”全球引才計劃,加快打造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配合深化科創板注冊制改革,完善“浦江之光”行動升級版服務機制,更好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全面完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率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建設,高水平共建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和環太湖、淀山湖、杭州灣等戰略協同區,深化居民服務“一卡通”、醫保一體化、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合作,深入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加快形成更多合作成果。
??3. 著力提升“五個中心”能級。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推進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增強上海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功能,深化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加快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申報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等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集聚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新認定一批貿易型總部和國際分撥示范企業,加快建設大宗商品創新示范區以及外高橋、虹橋、淮海新天地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全面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著力提升航運服務功能,加快推進小洋山北作業區、羅涇港區改造一期、浦東綜合交通樞紐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發展航運金融、船舶管理、海事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業。聚焦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力推進硬X射線、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磁-慣性約束聚變能源系統關鍵物理技術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深遠海研究設施、釷基熔鹽堆設施、無人系統設施等“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張江科學城加快由園區向城區轉變,加快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
??4. 加快打造雙向開放“三大平臺”。全力辦好第六屆進口博覽會,舉辦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分論壇和上海城市推介大會,提升“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服務平臺能級,加快進口博覽會意向采購成交落地,提升進口集散功能,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深化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著力做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功能,加快推進全球數字貿易港、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等重點平臺載體建設,強化大會展、大商務、大交通、大科創功能。積極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實踐應用和復制推廣,在生態環保、碳達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全力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示范區線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體現生態綠色理念的功能樣板區。
??(二)全力擴大有效需求,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1. 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擴大“五五購物節”及全球新品首發季、夜生活節、數字生活節等重大活動影響力,促進汽車、綠色智能家電、家居家裝等大宗消費,支持消費市場創新發展。進一步集聚全球高端消費品牌,豐富高端服務消費供給,促進個性化旅游、文化體育、交通信息等服務消費擴容提質。實施新一輪城市商業空間布局規劃,全力打造東、西兩片國際級消費集聚區,布局一批高端消費綜合體,加快形成首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等特色商業地標,建設一批示范引領性的數字商圈商街。
??2.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國家各類投融資政策和工具作用,加快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和設備更新改造貼息貸款項目建設,繼續做好專項債券、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重點項目儲備申報,爭取更多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持續深化基礎設施REITs試點,加快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全年計劃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91項,其中新開工15項,建成26項,另安排預備項目48項,全年投資額2150億元。全力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推動上海市中醫醫院嘉定院區、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楊高路改建工程等項目早日建成,加快建設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大歌劇院、世博文化公園、滬渝蓉高鐵上海段、機場聯絡線等項目,開工建設白龍港污水處理調蓄工程、G15公路嘉金段改建等項目,加快推動軌道交通19號線、市域線南楓線、滬松公路快速化等一批項目前期工作。
??3. 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深化落實各項穩外貿支持政策,提升出口信用保險、外匯套保、跨境人民幣和外匯收支便利化等外貿金融服務支持,重點加大中小微外貿企業幫扶力度。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全面推進口岸數字化轉型。支持外貿企業拓市場、搶訂單,推動中歐班列“上海號”增加開行頻次,支持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擴大出口。加快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數字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型國際貿易,爭創“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和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上海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加快集聚和培育一批海外倉企業主體,探索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部分產品保稅再制造試點,持續擴大保稅燃料油加注業務規模。
??4. 持續釋放穩增長政策綜合效應。全面落實國家穩經濟政策措施,延續實施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等政策,跨年度實施支持行業紓困、壯大市場主體等政策,強化財政資金統籌保障,保持穩增長政策力度。聚焦擴需求增量政策、強主體扶持政策、放權賦能改革政策、釋放紅利開放政策,再研究制訂一批穩增長政策措施,優化規劃土地、信貸融資、人才引育等政策環境,穩定經濟發展預期。持續做好走訪和服務企業工作,完善央企總部對接、外資企業政企溝通圓桌會議、重點民企定期聯系等機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支持企業“小升規”“規做強”“強上市”,吸引更多企業總部和業務板塊落戶。開展“十四五”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組織實施第五次經濟普查。
??(三)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教育、科技和人才資源融合集成
??1.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實施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增強立德樹人工作實效,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深化“雙減”工作成效,新建一批家門口高質量幼兒園、九年一貫制學校,繼續開展市特色普通高中創建,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化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加快實施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計劃、高校創新策源能力提升計劃,著力建設前沿基地、協同中心和技術轉移中心,推進民辦高校實驗實訓中心等教育教學設施建設。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建好集成電路、儲能技術、醫學攻關等領域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優化職業院校布局,深化臨港新片區產教融合試點核心區建設,支持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萬人。持續推進老年大學倍增計劃,推出第一批老年教育智慧學習場景。落實特殊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自閉癥兒童教育指導中心建設。
??2. 更大力度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把握科學研究范式變革機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著力打造自立自強的戰略科技力量。推進在滬國家實驗室高水平運行,加快培育一批國家實驗室上海基地,推進第二批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啟動新一批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布局,支持李政道研究所、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機構平臺做大做強,積極籌建集成電路材料、流程智造等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聯合重點領域科技企業開展“探索者”計劃,積極打造國有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擴大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范圍,落實放權松綁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若干意見,開展高校院所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研發經濟,制定實施創新型企業總部認定和獎勵管理辦法,引進和培育一批具備研發、銷售、結算等復合功能的創新型總部。持續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推動上海技術交易所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和科技成果產權交易機構。加快完善創新生態,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能級,探索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引導各類風險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加快形成科學家敢干、資本敢投、企業敢闖、政府敢支持的創新創業環境。
??3. 大力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構筑世界級人才平臺,發揮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大科學項目、大科學裝置的引才聚才作用,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開展海內外頂尖人才引育、科技領軍人才隊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隊伍鍛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振興等工程,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精尖缺”人才。擴大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溢出效應,支持打造一流國際科學家組織,加快建設頂尖科學家國際聯合實驗室和頂尖科學家社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開展國家科技人才評價綜合改革試點,推動落實海外人才出入境、停居留等保障措施,推進海外人才全周期管理服務“一件事”改革,推進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激發人才發展活力。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生態,構建高效便利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持續優化人才安居服務保障。
??(四)全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提升實體經濟發展能級
??1. 促進重點產業提升能級。著力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推動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行業擴產增能,推進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產線智能化改造,支持汽車產業創新升級,新推廣純電動汽車12萬輛、燃料電池汽車1000輛。實施投資促進“千項萬億”工程,制定新一輪技術改造三年行動方案,推進和輝光電二期、華誼合成氣、正大天晴全球研發總部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升燃氣輪機等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能級,支持“鏈主”企業組織上下游開展技術協同創新,引導重點企業加強底層技術和硬科技研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工程技術等科技服務業,著力提升咨詢、法律、檢驗檢測等專業服務業能級,支持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文旅會展等行業加快恢復發展。持續打響“四大品牌”,制修訂國際標準15項,培育“上海標準”10項、“上海品牌”認證項目30項。
??2. 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深化提升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促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深入推進制造、設計、裝備、材料、零部件等技術攻關,高標準推進電子化學品專區建設。推進生物醫藥研發經濟和產業化高地建設,鼓勵細胞治療、合成生物學等前沿技術探索,支持新冠疫苗、治療藥物等研發和產業化,推動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產品上市申請20個以上。促進人工智能推廣應用,加快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建設和運行,推動國際算法創新基地建設,加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終端系統技術產業化。大力培育“五型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實施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行動方案和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落實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積極籌建航空發動機、大飛機、核電裝備等創新中心以及大纖維創新策源基地、新材料中試基地等平臺載體,推進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
??(五)全力推進改革開放攻堅突破,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動力
??1.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評估體系全面加大改革力度,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政務服務、企業服務、市場競爭、監管執法等重點領域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動方案,提振各類市場主體預期和信心。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步深化市場主體準入和退出制度改革、“一業一證”“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推進實施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登記全程網辦,拓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適用范圍,完善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制度體系。深入推進“一網交易”改革,加快全要素、全資源市場化配置“一張網”建設。全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持續推動重點領域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健全企業破產重整信用修復機制,推行市場主體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記錄證明。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2. 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施科技、改革、治理、金融、人才、開放六大強企計劃,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優化國有投資運營公司功能。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戰略性專業化重組整合,推動資源向優勢產業、優質企業和優秀企業家聚集。構建國有資本新型投資體系,加強投資平臺與母基金協同,完善投資后評估管理。持續推動企業上市發展,提升上市公司價值創造能力。持續深化國資國企資源利用改革創新,以市屬國企為抓手,推動存量建設用地盤活轉型。弘揚企業家精神,健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深化職業經理人薪酬制度改革,持續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落實促進民營經濟和民間投資發展政策舉措,健全多層次政企溝通協商機制,推進南虹橋、張江、市北高新等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建設。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引導平臺企業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開展中小企業質量提升幫扶行動和清費減負系列行動,加快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深化普惠金融顧問服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累計超過7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累計超過5000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4萬家。
??3. 積極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和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完善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機制,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推動標志性外資項目落地。落實新修訂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政策,培育一批事業部總部企業,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橋頭堡建設,積極爭取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實體獲批落地,做強做實上海市服務中心功能,為“走出去”市場主體提供全方位專業化公共服務。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推動上海實施方案落地見效。扎實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持續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圍繞產業協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不斷提升對口地區可持續內生發展動力。
??(六)全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國際數字之都
??1. 打造經濟數字化動力引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落實數據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打造高端數字產業集群和數字賦能體系,推動“張江在線”“長陽秀帶”“虹橋之源”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加快發展,培育首批“工賦鏈主”企業,新建智能工廠50家。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5G 網絡建設和深度覆蓋,開展智能制造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加快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和國際數據港,完善新型數據交易機制,制定實施公共數據開放細則,建設數據交易云和數據資產鏈,提升數據交易規模能級。完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個人信息保護。
??2. 豐富生活數字化場景應用。推動構建精準、普惠的數字生活服務體系,優化升級一批生活類重點場景。升級“便捷就醫服務”應用場景,實現全市公立醫療機構跨省直接結算醫保“一碼通”全覆蓋。升級教、學、管、考、評等環節教育應用場景,深入推進全國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建設,建設一批數字化賦能示范校。升級網上醫院助老安、數字伙伴隨身伴、為老服務一鍵通等應用場景,推廣“養老院+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持續推進數字服務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升級“便捷出行”“快捷停車”“一鍵叫車”等應用場景,加快MaaS系統2.0版建設。
??3. 提高治理數字化應用實效。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持續升級“一網通辦”,推動“隨申辦”為民為企服務迭代升級,深入推行免申即享、“好差評”和幫辦制度,提升“好辦”“快辦”“智能辦”“不見面辦理”等智能服務水平。深化長三角“一網通辦”,完善長三角公共數據指標庫,建立三省一市數據和電子證照供需對接機制。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出臺新一輪“一網統管”三年行動計劃,精心開發應用場景,強化跨部門聯勤聯動。完善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初步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協同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推動“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數字化、制度化、品牌化,提升“一號響應、一線通達”服務管理效能。深化智慧公安賦能,加快構建智能化城市安全預警體系。
??(七)全力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打造城市發展新增長極
??1. 強化主城區中心輻射功能。促進現代服務業高水平發展,加快高端要素資源向外灘-陸家嘴-北外灘、世博-前灘-徐匯濱江、楊浦濱江、蘇河水岸經濟發展帶、中環經濟發展帶等重點區域集聚,加快桃浦智創城、虹橋智谷、大零號灣等重點區域建設,提升經濟密度和創新濃度。強化中央活動區功能復合,加快高端商務載體建設,著力打造世界級城市會客廳。高水平開發建設“一江一河”,進一步豐富黃浦江、蘇州河兩岸的公共空間、文體旅產品和人文景觀,加快打造世界級濱水空間。
??2. 全面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持續導入高能級、高水平項目資源,加快建設新城中心、產業社區、老城社區等示范樣板區,推動企業總部、研發創新、要素平臺、公共服務等功能加快向新城集聚,提升已導入的功能性機構能級。打響“一城一名園”品牌,加快建設嘉定國際汽車智慧城、青浦長三角數字干線、松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奉賢東方美谷、南匯數聯智造,鼓勵更多科技企業落戶新城,打造新城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進“一城一樞紐”規劃建設,加快建設軌道交通12號線西延伸、嘉閔線、南匯支線等重大交通項目,完善新城內部綜合交通系統。加快打造“一城一中心”,在教育、文化、體育、旅游、保障性住房等領域集中布局一批優質資源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高品質生活示范地。推動實施“一城一綠環”,全面啟動綠環主脈貫通道和重要節點建設,加快構建新城藍綠交織、城綠相依的“大生態”格局。
??3. 加快南北轉型發展。統籌推進產業轉型、空間轉型和治理轉型,打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要承載區,建設內通外聯的交通網絡,推動公共服務補短板、提品質。推進寶山深化與寶武戰略合作,大力培育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吳淞、南大、環上大等重點轉型地區,加快構筑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提升產城融合、服務完備的城市功能。推動金山加快建設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重要承載區,發展壯大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產業,培育壯大生物醫藥、新型顯示、無人機、碳纖維復合材料等一批特色新興優勢產業,推動濱海地區、上海灣區高新區、碳谷綠灣等重點轉型區域發展。
??(八)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農村
??1. 加快發展都市綠色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和蔬菜等農產品有效供給,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糧食生產量保持在171萬畝以上,建設高標準農田3萬畝,鞏固提升30萬畝規模化常年菜田。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快建設上海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和畜禽種業基地,新建或提升高標準良種繁育基地2000畝,新建糧食生產無人農場1萬畝。加快橫沙新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高標準建設蘇北、皖南域外農場,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的農副產品。推進農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路線,集聚發展重點鄉村旅游村、星級民宿。
??2. 著力提高鄉村建設水平。落實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方案,啟動建設新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評定一批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加強鄉村特色風貌塑造和環境提升,培育示范村鄉村特色產業。開展10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以鎮域為單位統籌各類鄉村建設行動空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制定相關支持政策和長效管護指導意見,打造“美麗庭院”10萬戶。持續平穩推進農民相對集中居住,試點建設高品質農民平移集中居住區。
??3. 著力促進農民增收。研究制訂第三輪農村綜合幫扶政策,規范“造血”項目收益使用,著力提高生活困難農戶收入。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搭建區級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平臺,推動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支持松江、奉賢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鼓勵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住宅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更大力度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2400人以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1. 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配合制訂《上海市就業促進條例》,強化創業帶動就業,推進落實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舉措。進一步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力度,積極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保障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長江退捕漁民、殘疾勞動者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落實好靈活就業人員支持政策,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實施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工程,深化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年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
??2. 持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扎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推動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制度改革,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統籌提高養老金、醫保、低保、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保障待遇標準。扎實做好蔬菜、豬肉、糧油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促進產供銷對接,加強價格監測和市場監管,及時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切實保障好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3. 推進人口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著力辦好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全面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持續優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進一步提升人口服務管理水平,完善生育配套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基本養老服務項目清單,健全床位輪候制度,全年新增養老床位5000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00張、新增社區長者食堂40家,優化長護險服務。積極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升級優化兒童友好空間布局,新建改擴建幼兒園30所,新增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2000個、社區托育托額3200個。加快健康上海建設,深化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打造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標桿機構,實施新一輪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進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建成上海博物館東館、世界技能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規劃建設上海工業博物館,打造“社會大美育”示范服務點100個,持續打響“演藝大世界”等文創品牌。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國際旅游度假區核心區功能提升,深度演繹“樂游上海”藝術季等十大文旅主題,升級“一江一河游覽”等一批文旅精品,辦好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周等一批重大節展,加快建設都市旅游首選城市。加快發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條、健身驛站80個、市民運動球場150片、益智健身苑點600個,舉辦上海網球大師賽等國際賽事,辦好上海馬拉松、上海賽艇公開賽等自主品牌賽事,做好亞運會等重大賽事參賽保障。
??4. 持續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啟動新一輪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申請供應,推動廉租住房“應保盡保”,落實新修訂的《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7.5萬套(間)左右。全面提速“兩舊一村”改造,完成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12萬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屋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28萬平方米,新啟動城中村改造項目10個。實施舊住房更新改造1000萬平方米,加強歷史風貌區老舊住房修繕和保護,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3000臺。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支持剛性和改善性居民住房需求,滿足房地產行業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十)全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上海
??1.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著力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推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推動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設和氫能協同開發利用。發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打造上海碳中和產業園,新培育綠色制造企業50家、零碳示范工廠5-10家。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淘汰落后產能450項。辦好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建立和完善碳普惠體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
??2.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實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啟動實施第三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強化臭氧污染防治,持續深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進一步加大老舊機動車和非道路機械淘汰力度。實行河湖長提級管理,加快推進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吳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和蘇西閘工程建設,做好長江口咸潮防御,持續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長效管理,完成河道整治150公里。完善土壤環境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整治。完成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鞏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示范城市建設,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加快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一批濕垃圾處置設施建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3%。
??3. 著力提升綠色生態空間功能。系統推進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建成第二批環城公園項目,加快世博文化公園南區、三林楔形綠地等建設,新建公園120座,新增綠地1000公頃、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全面深化林長制,新增森林面積4萬畝。提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預警能力,扎實開展自然保護地和濕地保護,加大力度保護生物多樣性。細化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全面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第五輪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崇明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展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棲息地質量提升工程。
??(十一)全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1. 著力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附屬空間對外開放、為民所享,促進建筑、濱水、街道、綠化、地下空間等城市空間品質提升,建成“美麗街區”100個,設置優化公共空間休憩座椅5000處。結合“美麗家園”、綠色社區創建及橋下空間改造提升等工作,深入推進城市微更新。進一步健全城管綜合執法體制,深入推進小區物業管理、街面環境治理、環境污染防治等專項執法行動。健全城市管理標準體系。
??2. 進一步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劃小做實基層治理單元,優化社區網格運行機制,充實壯大社區工作者力量,著力促進居村委會優化設置。以參與式社區規劃為抓手,推行基層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推動市級參與式社區規劃實踐基地建設,著力激發基層多元共治活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上海版,構建更加便民溫馨的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扎實做好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持續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強化軍民協同,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深化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措施,進一步做好就業安置、軍休服務、撫恤優待、雙擁共建等各項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十二)全力織密城市防護網,打造安全韌性城市
??1. 持續優化疫情防控工作。準確把握疫情防控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優化防控措施,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持續加強醫療資源儲備,著力提升醫療診治能力,深化完善分級分類診療體系,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重點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全力保健康、防重癥。加快推進感染高風險、60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加強免疫接種,強化重點機構防控,加大力度普及科學防護知識,進一步提升個人防護能力,引導市民當好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加快新疫苗、新藥物研發轉化,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2. 切實保障能源和糧食安全。著力提高能源保供能力,全面提速重大能源項目建設,建成崇明-五號溝天然氣管道、重燃試驗電站F級保障機組等項目,加快上海LNG站線擴建項目等建設,開工建設一批燃機項目,力爭外電入滬工程早日開工,加快推動首批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實施煤機“三改聯動”和吳涇、寶鋼機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示范。進一步加強迎峰度夏(冬)能源保供,做好氣電煤資源采購和聯調聯動,優化用電用氣負荷管理,規范能源儲備管理,確保高峰季供用能安全。加強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推進市級儲備糧庫遷建和區中心糧庫建設,深化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完善物資儲備電子政務網絡省級平臺。深化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嚴守耕地紅線。深化“優質糧食工程”建設,提升綠色儲糧技術應用覆蓋率,促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3. 堅決守牢城市安全底線。壓實安全生產責任,緊盯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城鎮燃氣、自建房、消防、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特種設備、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排查和整治各類風險隱患,堅決防范遏制較大及以上事故發生。加強防災減災工作,推進上海市第一次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運用,分類細化極端天氣應急處置方案和機制,深化長三角應急管理協同發展,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助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完善地方金融風險制度,穩妥做好債券違約、非法集資等風險處置工作。高效運作新型現代警務機制,嚴密防范、嚴厲打擊突出違法犯罪活動,深化完善矛盾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深入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