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免费精品精品永久,欧美一级做一级爱a做片性,欧美日韩综合视频一区二区,a级情欲片在线观看国产,亚洲av日韩av天堂无码,a片一级一片免费云南苗族

關于上海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 2022年01月28日 )

??關于上海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2年1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通過)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關于上海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全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全部工作的鮮明主題和貫穿始終的突出主線,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經濟發展韌性增強,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社會民生持續改善,以實干實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見表一),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表一  2021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屬性

全年目標

全年完成

全市生產總值

預期性

增長6%以上

8.1%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預期性

增長3%

增長10.3%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預期性

40%以上

40.6%

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

預期性

提高5.5%以上

提高10%左右

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預期性

50家左右

60家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預期性

4.1%左右

4.1%左右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預期性

22件左右

34件左右

新增就業崗位

預期性

50萬個以上

63.5萬個

城鎮調查失業率

預期性

5%以內

完成年度目標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預期性

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8%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預期性

102.5左右

101.2

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

約束性

70萬平方米

90.1萬平方米

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預期性

3%左右

3%左右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約束性

進一步下降

完成年度目標

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約束性

進一步下降

完成年度目標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

約束性

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完成年度目標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約束性

40%

40%

??注:根據國家規定,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的正式數據將由國家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核定。

??(一)統籌推進抗疫情促發展,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

??常態化疫情防控精準有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圍繞“四早五最”加強主動、科學、精準、綜合防控,形成了抗疫“上海經驗”,牢牢守住了不出現疫情規模性輸入和反彈的底線,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城市運行和市民生活的影響。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持續抓牢并不斷優化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六個關鍵點關節點,市空港管理委員會、港口防疫專班設立運行,口岸一線等高風險人員集中居住全面實行,“落地不進境”人員管控、進口冷鏈食品中轉查驗等分級分類管理措施持續完善。新冠疫苗接種有力有序,覆蓋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94%,累計接種疫苗超過5100萬劑次,2200多萬人完成全程接種,680多萬人接種加強針。疫情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升,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發熱門診或發熱哨點診室全覆蓋,組建10支市級應急處置核心隊伍,構建流行病調查三級梯隊,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提高到95萬份以上,以事不過夜的工作狀態確保突發疫情得到科學精準迅速處置。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華山醫院獲批設立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疾控體系現代化建設加速推進。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堅持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全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見圖1),達到4.3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1%。財政收入穩中有進,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7771.8億元,增長10.3%,其中非稅收入占比15%。就業形勢持續向好,出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進一步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等政策,新增就業崗位達到63.5萬個,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全國領先,城鎮調查失業率明顯低于年初預期目標。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

1圖片1.png

??圖1  全市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大關

??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制定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服務型制造試點示范深入推進。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進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推出特色產業園區14個,全年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5%。制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增長極實施方案,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2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25.4萬輛、累計達到67.7萬輛,國產C919客機簽署首單,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船體建造貫通,全球首條公里級高溫超導電纜示范工程通電運行,全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14.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40.6%。啟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新認定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5個,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6%。出臺全力打響“四大品牌”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發布首屆上海品牌100+,新認證“上海品牌”產品和服務29項,新推出“上海標準”11項,國貨潮品、文創精品、新銳品牌等持續涌現。

??三大需求協同發力。制定實施“上海REITs 20條”等投資支持政策,舉辦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8.1%。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見表二),全年完成投資1957.5億元,增長14.6%,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831公里,繼續保持全球城市第一。制定出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成功舉辦第二屆“五五購物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加快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和“全球消費目的地”,全年新增首店1078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推出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意見等政策,離岸貿易“白名單”企業擴圍至522家,認定首批國際貿易分撥中心示范企業40家,“上海號”中歐班列開通運行,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6.5%。

??表二  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年度計劃

實際完成

實 施 情 況

總計

166項

183項

聚焦科技產業創新、社會民生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五大領域,全年完成投資1957.5億元

建成

項目

20項

26項

上海圖書館東館、花博會及配套、上海浦東足球場、軌道交通14號線、江浦路越江隧道、S7公路、龍東大道改建工程、上海交通大學張江科學園、特斯拉超級工廠一期、上汽大眾MEB工廠等20個項目按計劃建成,兩港大道快速化、華力微電子12英寸先進生產線等6個項目提前建成

續建

項目

128項

122項

上海大歌劇院、上海博物館東館、世博文化公園、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桃浦中央綠地、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市域線機場聯絡線、軌道交通崇明線、北橫通道新建工程、銀都路越江隧道等項目加快推進

新開工項目

18項

35項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二期、軌道交通13號線西延伸、漕寶路快速路新建工程等18個項目按期開工,軌道交通21號線一期、23號線一期等17個項目提前開工

??(二)全力落實重大戰略任務,輻射帶動效應加快顯現

??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全面推進。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支持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意見,制定實施上海行動方案。金融制度創新取得新進展,啟動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集聚全國90%以上資產管理機構。“放管服”改革走在前列,“一業一證”國家級改革試點在首批31個行業全面落地,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向全市推廣,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啟動試點。發布市政府關于加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法治保障的決定,在市場主體進入和退出、知識產權保護、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城市管理等領域配合市人大出臺6部專門為浦東新區制定的法規,并在2個條例中設置浦東專章。發起設立長三角自貿試驗區聯盟,上海外高橋港綜合保稅區正式揭牌,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離岸通”平臺上線運行。

??“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出臺支持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若干意見,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二期實現封關驗收,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啟動試點,全年臨港新片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72.7%和62%。持續完善“浦江之光”科創企業庫,科創板上海上市企業融資額、總市值分別達到1517.7億元和1.5萬億元,保持全國首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三周年成果豐碩,三省一市聯合制定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體化運作,組建集成電路等4個長三角產業鏈聯盟,發布大氣超級站等8項區域統一標準,累計開通省際毗鄰公交客運線路71條,長期護理保險向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延伸結算試點啟動實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形成46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見表三),開發者聯盟成員單位從成立時的12家擴圍至41家,水鄉客廳正式啟動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加快推進,83項重點任務全面實施,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虹橋國際中央法務區等一批重要功能性平臺揭牌,總投資290億元的20個重大工程集中開工。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成功,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07.2億美元,展覽面積和世界500強企業參展數量再創新高,城市推介大會順利舉行,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二期建成使用,“進博商品集市”亮相南京路,進口博覽會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放大。

??表三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形成46項新的制度創新成果

1圖片2.png

?? 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攻堅突破。編制實施優化營商環境4.0版方案,啟動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擴大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適用范圍,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建立全覆蓋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一。發布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施意見,組建上海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公司,完成股交中心與聯交所等一批企業專業化重組整合。出臺構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實施意見,制定深化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和管理辦法,全年交易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出臺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公共信用信息修復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深入推進清費減負,取消供水供電供氣行業接入工程費,降低涉企公證服務收費標準。編制實施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設立“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上港集團投建的以色列海法新港一期正式開港,臨港集團投資的比利時澤布魯日現代產業園奠基開工。落實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調整,重點加大產業、勞務和消費協作力度,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三)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經濟發展動力活力不斷增強

??“五型經濟”發展引領新動能。聚焦“五型經濟”增創發展新優勢(見表四),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首次突破2萬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51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25.5億美元、增長11.5%,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累計達到831家,千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達到7家。全面深入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三大產業制造業產值增長18.3%。制定新一輪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政策,300毫米大硅片累計供貨超過400萬片,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硅光子中試線。出臺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舉辦首屆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新增獲批8個1類國產創新藥。發布全國首個AI算法創新計劃,成立AI算力產業生態聯盟,構建臨港數字孿生城等綜合性應用場景,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數據加快協同發展。

??表四  聚焦“五型經濟”增創發展新優勢

1圖片3.png

??科創中心建設策源新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在滬國家實驗室建設順利推進,李政道研究所實驗樓正式啟用,軟X射線實現“水窗”波段全覆蓋,涌現出國際首臺超導數字計算機原理樣機、國內首款細胞治療藥等一批重要原創成果,首次同時牽頭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高等級獎項。技術攻關機制創新探索,出臺加快推動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加快構建多渠道基礎研究投入機制,積極探索“揭榜掛帥”等攻關機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保持在4.1%左右。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出臺實施,中國工程院院士成果展示與轉化中心順利落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4件左右,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52.1%。

??城市數字化轉型催生新模式。發布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意見和三大領域行動方案,出臺促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政策措施。產業數字化深度融合,建設便捷就醫少等待、快捷停車助通暢、數字酒店智管家等11個數字生活標桿場景,實施制造新模式、金融新科技、商務新業態等12個經濟數字化轉型重點專項,啟動市北數智園、海納小鎮等首批7個數字化轉型示范區,長三角G60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中心建成投運,建成40家智能工廠,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開放達1290公里。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上海市數據條例發布,上海數據交易所揭牌,金融數據港開港,數字人民幣試點有序開展,“長陽秀帶”“張江在線”等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加快打造。數字新基建深入推進,組織實施未來醫院、長三角智慧大腦等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投入使用,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正式運營,推進雙千兆示范應用超過700項,累計新建5G室外基站5.4萬個。

??(四)著力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力度加大

??五個新城建設全面推進。高水平規劃建設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制定形成新城規劃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新城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新城規劃建設行動方案等“1+6+5”總體政策框架,形成新城總體城市設計和系列專項規劃。加快推進“一城一名園”“一城一樞紐”“一城一中心”建設,產業發展、綜合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255項重大項目建設有力有序推進,10個示范樣板區規劃設計先行展開,著力提升新城建設集中度和顯示度(見表五)。

??表五  五個新城建設全面推進

1圖片4.png

??重點區域加快轉型升級。“中心輻射”能級提升,外灘區域城市更新持續推進,北外灘世界會客廳項目建成迎賓,黃浦江、蘇州河“生活秀帶”公共空間環境品質不斷提升,張江科學城完成擴區,長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聯盟組建成立,西岸智慧谷、市北高新園、中以(上海)創新園等重要產業載體加快建設。“南北轉型”謀劃新篇,寶山南大、吳淞先行啟動區域全面開工建設,寶山機器人產業園轉型升級試點有序推進;金山第二工業區“二轉二”轉型試點穩步推進,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啟動實施,樂高樂園度假區提前開工。出臺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上海實施方案,加快桃浦、高橋、吳涇等重點區域調整轉型,全年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1平方公里。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高標準建設“美麗家園”,完成第三批32個、啟動第四批19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完成“美麗庭院”建設13.3萬戶,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萬戶。高質量建設“綠色田園”,制定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全面完成13個綠色田園先行片區規劃編制,建設高標準農田4.1萬畝。高水平建設“幸福樂園”,崇明橫沙鄉、浦東大團鎮趙橋村等1鄉9村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完成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簽約1.4萬戶,農戶精準幫扶實現全覆蓋。

??(五)切實加強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

??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取得實效。16項民心工程全面實施,“醫食住行”等身邊事更加便利(見圖2),“老小舊遠”等“急難愁盼”問題加快破解,完成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6868戶、幼兒園新建改擴建3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13個、村莊改造3.6萬戶,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完成207公里。30項民生實事項目超額完成,新增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2萬個,向老年人提供長者智能技術運用能力提升服務198萬人次,幫助10092名長期失業青年實現就業創業,分別達到年初計劃的200%、198%和126%。

1圖片5.png

??圖2  “醫食住行”等身邊事更加便利

??社會民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出臺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意見,發布2021年上海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方案制定實施,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統籌提高養老金、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社區工作者薪酬等民生保障待遇標準,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8027元,比上年增長8%。出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養老機構服務收費、護理型床位建設等政策,全年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1家、助餐場所201個、養老床位5084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303張。完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新增普惠性托育點65個,全市街鎮普惠性托育機構覆蓋率達到95%。出臺實施“滬十條”“滬七條”等調控政策,制定發布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意見,全年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6.7萬套(間),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配合出臺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實施舊住房更新改造1210萬平方米,舊區改造推進力度持續加大(見圖3)。配合出臺上海市慈善條例,主動發現、精準服務的社會救助制度加快健全。

1圖片6.png

??圖3  舊區改造推進力度持續加大

??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穩步提高。深化各級各類教育內涵式發展,平穩推動“雙減”任務落地,建設緊密型學區、集團57個,啟動實施新一輪“雙一流”高校、高峰高原學科等建設計劃,推進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設試點,建設首批18個市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上海首次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獎。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67家互聯網醫院納入醫保結算,739萬人投保“滬惠保”,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順利開展慶祝建黨百年系列文化活動,中共一大紀念館建成開放,上海天文館投入運營,上海旅游投資促進大會成功舉辦。鼓勵全民健身,全年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7條、多功能運動場98片、益智健身苑點743個,上海體育健兒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5金4銀2銅的歷史最佳成績。軍地協調和需求對接持續深入,出臺優撫對象優待工作實施意見,優撫安置、雙擁共建、國防教育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六)扎實推進生態建設和風險防范,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減污降碳引領城市綠色發展。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上線運行。全面啟動第八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排名全國第一。出臺重點行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深化治理專項扶持辦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見圖4)。啟動水生態保護試點,完成1558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開工建設竹園-白龍港污水連通管等項目,主要河湖水質斷面優于III類比例提高至80.6%。啟動編制“土壤修復+開發建設”協同治理試點方案,持續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個,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比上年增長16.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打造環城生態公園帶,實施“千園工程”,新增公園126座,世博文化公園北區開園。全面推行林長制,新增森林5.1萬畝、綠地1031.8公頃、綠道212.6公里、立體綠化40.6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第四輪三年行動計劃,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圓滿成功,展園規模和數量創歷屆之最。

1圖片7.png

??圖4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兩張網”牽引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推進“一網通辦”,居住證辦理、校車使用許可、職業健康等年度重點推進的“12件事”全部上線運行,日均辦件量超過28萬,實際辦件網辦率提高至77%。著力改善用戶體驗,上線“一網通辦”長者專版,推出一批“好辦”“快辦”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幫辦”制度,試點35項高頻事項“線上人工幫辦”,占全年辦件量的1/3。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推進“一網統管”,出臺加強區級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設實施意見,完善平急一體、雙向協同的市區兩級融合指揮平臺,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建成投用,匯集67個部門的210個系統、1150個應用,城市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提升。積極推進網格化系統迭代升級,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底座探索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建設推廣燃氣安全管理、違法建筑治理等應用場景。拓展“社區云”應用場景,“社區云”覆蓋社區居民2438.7萬人。出臺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辦法,居村委會換屆工作順利完成。

??城市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軌道交通、機場、沿海涉水等重點領域安全管理不斷提升。全面開展上海首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有力有效應對臺風“煙花”等災害性天氣。出臺冬季能源保供方案,強化電力和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全年能源實現穩定保供。實現食品生產供應商檢查評價制度全覆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信息追溯率達到100%。出臺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推動落實糧食儲備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人、物、財、賬、倉儲設施”五分開,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健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機制,P2P網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精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上海“十四五”規劃《綱要》發布實施,43項市級規劃全面編制完成,《綱要》中的20項主要指標、259項重大任務和93項重大項目逐項分解落實。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綱要》明確的主要指標均完成年度預期目標,“十四五”各項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按節點目標有序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總體進展順利。

??同時,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一是經濟全面持續恢復基礎仍需鞏固。疫情對部分行業和領域的沖擊影響仍持續顯現,上海作為全國最大口岸城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難度不減。消費意愿下降制約居民消費潛力充分釋放,產業投資持續增長后勁不足,外貿進出口在復雜嚴峻外部環境下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擴內需穩外需還要不懈努力。二是實體經濟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受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循環不暢影響,工業和外貿企業仍面臨缺芯、缺箱等堵點卡點。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逐步向中下游傳導,土地、能源等生產要素供給約束趨緊,部分中小微企業利潤空間面臨成本擠壓考驗。三是改革開放創新需持續攻堅。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依然艱巨,各領域改革系統集成需加強統籌協同。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樞紐門戶還需加大壓力測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攻關新機制還不夠完備,新興動能成長壯大為新的支柱產業集群尚需時日,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還有不少瓶頸障礙,新舊動能轉換需進一步提速。四是城市安全和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較大,超大城市能源保供任務艱巨,食品、藥品、交通、生產、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始終不能掉以輕心。居民收入與城鄉發展差距依然存在,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活垃圾分類成效有待鞏固,“老小舊遠”等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仍需加力推進。

??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全球經濟復蘇基礎仍很脆弱,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盡管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經濟韌性強,持續恢復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從上海看,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等多重國家戰略紅利加快釋放,“四大品牌”、五個新城、“五型經濟”、城市數字化轉型等市委市政府重大舉措加快落地,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堅實基礎和諸多有利條件。為此,全市上下要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放在”,增強機遇意識,強化擔當作為,用政策舉措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全面完成本屆政府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做好今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按照十一屆市委十二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實施國家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發展“五型經濟”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根據上述要求,并與“十四五”規劃和本屆政府提出的目標相銜接,建議今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見表六):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全市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1%左右,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提高7%左右。城市核心功能持續強化,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左右,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2%左右,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7件左右。人民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20萬平方米,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17.3萬套(間)左右。生態質量持續改善,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到42%。

??表六  2022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指標名稱

屬性

全年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

預期性

增長5.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預期性

增長6%

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預期性

41%左右

單位建設用地生產總值

預期性

提高7%左右

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預期性

60家左右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預期性

4.2%左右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預期性

37件左右

新增就業崗位

預期性

55萬個以上

城鎮調查失業率

預期性

5%以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預期性

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預期性

103左右

完成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

約束性

20萬平方米

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

預期性

17.3萬套(間)左右

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比例

預期性

3%左右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約束性

進一步下降

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約束性

進一步下降

主要污染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化學需氧量、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

約束性

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約束性

42%

??三、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根據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建議重點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著力落實重大戰略任務,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和發展成效

??1. 打造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圍繞“兩特四區一中心一樣板一保障”,更好發揮“五大引領作用”,全面貫徹中央支持浦東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意見,抓緊實施上海行動方案。配合國家部門制定實施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和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清單,在商事登記確認、國資國企改革、重點行業反壟斷等方面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加快籌建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場內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注冊登記中心,支持推出更多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助力上海全球資管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加強浦東新區法規立法供給,動態完善立法需求清單,積極配合市人大制定一批浦東新區法規。深化新一輪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支持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在浦東特定區域適用,打造貿易便利自由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2. 全力落實“三大任務”。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加快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推動實現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三期擴區,引導更多優質產業項目在東方芯港、生命藍灣、大飛機園、海洋創新園等特色園區落地建設。全力支持科創板深化制度創新,健全“浦江之光”科創企業新版政策庫,推動更多“硬科技”企業登陸科創板。全面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三省一市共同實施長三角科技聯合攻關計劃,開展長三角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行動,推動構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一體化治理體系,推進醫保一體化、居民服務“一卡通”等工作,支持蘇北、皖南域外農場發展,加快推動24項重點協同深化事項落實落地。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深入推進長江十年禁漁。

??3. 加快打造雙向開放“三大平臺”。全力辦好第五屆進口博覽會,全方位提升城市保障水平,持續提升“6+365”交易服務平臺能級,辦好“擁抱進博首發季”系列促消費活動,持續放大溢出帶動效應。大力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制度創新,完善示范區“業界共治、機構法定、市場運作”治理模式,加快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82項重大項目建設。全面落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實施總部經濟集聚、展會產業聯動發展等專項行動,加快建設虹橋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重要功能性平臺,促進“一核兩帶”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和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

??(二)著力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全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

??1.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出臺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穩定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為穩定全市經濟發展基本盤提供有力支撐。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年計劃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項目173項,其中新開工14項,建成10項,另安排預備項目43項,全年計劃投資額2000億元以上。做深做細基礎設施項目庫、專項債券項目庫和REITs項目庫,著力推動市域線上海示范區線、滬渝蓉沿江鐵路上海段、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等開工建設,推動市域線機場聯絡線、軌道交通21號線一期、崇明線等加快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計劃,持續推進產業項目“促投資、促達產、提績效”工作,推動寧德時代、超硅半導體生產研發、英威達聚合物三期等新項目早日開工,支持格科半導體CIS芯片、斯微國產創新疫苗、上汽智己汽車等新產品加快上市。

??2. 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全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持續擦亮“五五購物節”等節慶名片并向長三角及更廣區域輻射,精心辦好上海旅游節、上海時裝周等精品活動,打響“樂嗨上海”假日品牌,推出“上海城市限定”系列旅游商品,積極吸引和擴大外來消費。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推動打響“國潮新品”等本土消費品牌,吸引更多國際品牌在滬集聚,力爭全年引進首店超過800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志性消費地標,落實新一輪上海城市商業空間布局規劃,持續提升南京路步行街等國際級商業中心業態能級,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新建板塊、樂高樂園度假區、郵輪旅游度假區。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深化直播電商示范基地建設,持續辦好“雙品網購節”等線上促消費活動,加快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3. 多措并舉穩定外貿進出口。促進口岸通關智慧化便利化,啟動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4.0版,加快打造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航空貨運信息綜合服務公共平臺等口岸數字化基礎設施,著力推廣無陪同查驗、在線稽核查等便利化措施,努力實現守法企業“無感通關”。暢通外貿物流鏈供應鏈,加快建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推進“異地還箱”“異地提箱”等創新舉措,開展港口作業模式創新試點,新增中歐班列上海-俄羅斯線、上海-中亞線,積極推進海鐵聯運。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推動整合商務類專項資金,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優惠利率貸款投放力度,支持出口信用保險擴大承保規模,持續推動保單融資創新試點。

??(三)著力做強科技創新引擎,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1. 加快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服務保障在滬國家實驗室創新發展和高水平運行,加快實施腦機接口、重大突發傳染病防控等新一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承接新一批國家科技創新2030、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支持推動“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人類表型組、國際大洋發現等大科學計劃。加快高能級創新平臺設施建設,聚焦打造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上海光源二期、活細胞成像裝置等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試運行,加快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集成電路研究平臺等建設,實現上海張江數學研究院正式運營。實施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完善“揭榜掛帥”等攻關機制。深化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實施高價值知識產權培育工程,推動中國(上海)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運行。

??2. 著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圍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積極穩妥下放崗位設置、科研管理、經費支配等權限,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加強全市人才計劃整合,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優化教育、醫療等服務供給,吸引海內外人才近悅遠來。圍繞培育人才第一資源,健全義務教育“雙減”長效機制,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推進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實施高校創新策源能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攬蓄、基礎教育人才攀升等行動計劃,建設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持續擴大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3.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強化新賽道布局和終端帶動,全面落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產業“上海方案”,加強集成電路核心芯片、先進工藝、關鍵設備、基礎材料等自主可控,推進智能芯片、前沿算法、AI+藥物研發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新型疫苗研發攻關和產業化,深化實施“張江研發+上海制造”。推動新的六大重點產業加快創新升級,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推動“3+6”產業領域創新中心全覆蓋,推出第三批特色產業園區,出臺支持時尚消費品產業、空間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實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建設全球動力之城,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拓展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先進材料市場化應用,舉辦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首屆中國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博覽會,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

??4. 大力發展“五型經濟”。圍繞強化“四大功能”和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制定實施促進“五型經濟”發展若干意見,著力增強“五型經濟”對上海發展的新動能。實施科學設施開放共享行動計劃,完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行管理模式,以更多原創性成果引領創新型經濟發展。實施著名服務品牌培育行動計劃,推動航運指數期貨上市,擴大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影響力,以打響“四大品牌”帶動服務型經濟發展。實施總部增能行動計劃,積極爭取跨國公司事業部總部落地,大力支持外資開放式創新平臺建設,力爭全年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左右、外資研發中心25家左右,提升各類在滬總部聚合力和貢獻度。實施新型國際貿易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推動離岸貿易“白名單”試點企業數量達到600家,力爭國際貿易分撥規模保持萬億元以上、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以上。實施數字上海“場景申城”行動計劃,動態遴選發布應用場景需求榜單,以場景生成助力流量型經濟發展。

??(四)著力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國際數字之都

??1. 推動經濟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深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金融科技、區塊鏈、工業互聯網、信息消費等重點領域數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賦能平臺30個,新建智能工廠40家,啟動建設虹橋在線新經濟生態園,推動國家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擴區,加快培育一批在線新經濟龍頭企業。加快數字貿易創新發展,制定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建設新一輪行動方案,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高標準建設國際數據港、上海數據交易所。全面完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持續推進雙千兆網絡建設,全面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建設超大規模開放算力平臺等一批新型基礎設施。

??2. 著力豐富生活數字化應用場景。聚焦打造數字賦能示范校,搭建優質教育數字資源庫,全面推進全國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建設。升級便捷就醫少等待2.0版,基本實現醫保“脫卡、免冊”就醫功能,加快建設數字醫學創新中心。營造一站服務舒心游體驗,基本建成“文旅通”智能中樞,做優“文化上海云”“樂游上海”等文旅公共服務平臺。優化智能出行即服務系統,實施智慧停車重大示范工程,上線公共交通“三碼合一”功能。擴大為老服務一鍵通試點規模,持續推進數字服務適老化和無障礙改造。著力打造數字社區生活圈、數字商圈無憂購、智慧早餐惠民心等生活數字化重點場景,擴大智慧菜場試點,進一步增加早餐供應網點。

??3. 聚焦“兩張網”深入推進治理數字化。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推進一批“免申即享”服務,新增一批“一件事”集成服務,推出一批高頻事項“線上人工幫辦”服務,拓展一批公共服務標桿場景應用,鞏固“好辦”“快辦”“智能辦”“不見面辦理”等改革成效。全面完成“一網統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城市運行數字體征系統,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精細化水平,持續打造市民熱線智能派單系統、城市生態環境智能系統等應用場景。深化智慧公安賦能,推進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健全數字法規、制度、標準和政策體系,探索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完善數字社會權益保護機制,優化數字發展環境。

??(五)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1.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落實上海市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切實推動172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一體推進全鏈條優化審批、全過程公正監管、全周期提升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一業一證”改革力度,在更多領域推行告知承諾制,推出免于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全面完成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籌建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在新興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適時組建新的國有企業集團,推進南虹橋、張江、市北高新等民營企業總部集聚區建設。落實公共資源“一網交易”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動交易品種規模拓展和服務功能優化。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2.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深入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爭取在投資準入、貨物和服務貿易、金融開放、數字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開展壓力測試。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探索在電信、醫療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加快推進重點外資項目落地和建設,全面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發揮外商投資促進服務平臺作用,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落實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著力建設“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持續加強“一帶一路”項目管理,完善境外項目風險防范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助力對口幫扶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3. 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提高財稅政策惠企紓困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持續深化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2.0版,推進“大數據+擔保+銀行”“信保+擔保+銀行”等融資模式,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修訂新一輪中小微信貸獎補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深入開展“促發展、保安全”大走訪大排查工作,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切實排除各類風險隱患。深化“上海市企業服務云”建設,完善涉外服務專窗,創新政企合作圓桌會議形式,推動企業服務專員服務范圍擴大到全市各類所有制重點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完善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分類分層分級制定實施企業培育方案,啟動建設首批中小企業創新園,全年支持科技小巨人企業2600家,“專精特新”企業累計達到5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2萬家。

??(六)著力推進五個新城建設,優化完善城市空間格局

??1. 打造高標準產業空間。打響新城“一城一名園”品牌,持續打造嘉定國際汽車智慧城、青浦長三角數字干線、松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奉賢東方美谷、南匯數聯智造等特色園區,夯實新城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引導頭部企業、千億級產業集群向新城集聚。充分保障高能級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空間,吸引總部型機構和研發中心集聚,高標準打造若干專業化、特色化的商務商業集聚區。加快發展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打造五個新城綜合性商業中心,形成商旅文體結合的特色消費功能區。加快建設10個示范樣板區,強化新城中心集約緊湊發展。

??2. 構建高能級交通體系。加快建設“一城一樞紐”,打造內外銜接、站城一體的多層次交通網絡。強化新城樞紐與長三角城際交通的銜接功能,加強新城骨干道路與區域路網銜接,加快推進滬蘇湖鐵路上海段、市域線嘉閔線、南匯支線、軌道交通13號線西延伸、17號線西延伸等項目建設,推動新城由市域“末端”向區域“節點”轉變。完善新城內部公共交通體系,有序推進慢行交通體系、中運量骨干公交系統、智慧交通等項目落地。

??3. 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加快打造“一城一中心”,集中布局一批服務新城、輻射區域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齡友好生活圈,顯著提升社會化服務能級和水平。推進新城三甲醫院項目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落戶新城,新建中小學17所、幼兒園13所。實施租購并舉的人才住房政策,推動建立符合新城人才特點的多樣化住房供應體系。充分挖掘新城資源稟賦,引入一批高水平文化旅游品牌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文新城。加快建設新城“綠心”公園,促進新城綠色低碳發展。

??4. 促進市域發展格局整體優化。強化主城區中心輻射,加快推進核心產業和高端資源要素集聚,進一步提升綜合服務和特色功能。制定實施寶山、金山南北轉型發展實施意見及支持政策,推動功能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高標準推進南大智慧城、吳淞創新城、金山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等建設,深入實施第三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加快存量產業用地盤活利用,積極推進土地混合利用,優化存量用地改擴建項目審批流程,促進桃浦、高橋等重點區域和企業功能轉型,加快推進吳涇煤化工基地和煤電基地調整。探索推進國有企業低效建設用地減量化,全市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里。

??(七)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城鄉加快融合發展

??1. 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菜籃子”負責制,穩定耕地面積和糧食蔬菜產量,完善產購儲加銷體系,新增建設高標準農田3萬畝,提高示范基地蔬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啟動建設橫沙東灘現代農業產業園,持續推進綠色田園先行片區建設。加快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支持發展初級保鮮加工農產品,積極建設區域性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著力培養一批地產農產品品牌和龍頭企業。

??2.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加快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成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19個,啟動建設新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推進示范村片區化聯動發展。完成寶山、崇明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創建驗收,持續加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以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星級景點、星級民宿和農事節慶活動為抓手,率先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制定出臺進一步支持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實施意見,完成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簽約1萬戶。

??3. 持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著力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成松江、奉賢兩個國家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任務。支持農民非農就業,繼續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探索推廣在地產粳稻收購中引入農業收入保險,更好保障種糧農民收益。完成第二輪農村綜合幫扶工作和造血項目建設,扶持經濟相對薄弱村發展,精準幫扶生活困難農民。

??(八)著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1. 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出臺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專項方案和一批保障措施,籌辦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打造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和零碳供應鏈,新增綠色制造企業50家,推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技術改造500家,淘汰落后產能500項。積極推進交通工具電氣化、低碳化、智能化,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車3000輛。加速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實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400萬平方米。

??2.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第二輪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完成第二輪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深化治理和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任務,持續推進老舊機動車淘汰。深化水生態保護試點,全面開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溯源,推進新一輪雨污混接整治、泵站放江綜合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和調蓄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示范點15個。持續優化土壤環境管理制度,強化建設用地和農用地污染風險管控,建立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體系,深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持續深化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啟動建設一批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單位和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保持在95%左右。

??3. 持續推進綠色生態建設。推進“千園工程”、環城生態公園帶和全域綠道網絡建設,新建公園120座、綠地1000公頃、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出臺新一輪林業發展政策,新增森林5萬畝。實施崇明世界級生態島新一輪發展規劃綱要,持續放大花博后續利用效應。加快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環境保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九)著力推進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1. 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進落實減負穩崗擴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等政策舉措,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5萬個以上。完善全譜系公共就業服務供給,精準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服務,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深入實施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專項行動,幫扶引領成功創業1萬人。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廣職業培訓券,推進技能評價提質擴面,支持培養企業新型學徒1萬名,努力推動更高質量就業。按照“簡約、安全、精彩”原則,全力將第四十六屆世界技能大賽辦成一屆富有新意、影響廣泛的賽事。

??2. 深化完善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提高民生保障待遇標準,積極拓寬各類重點群體增收渠道,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深化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國家部署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工作,實施工傷預防五年行動計劃,推進新業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拓展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領域。推進落實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完善主副食品供應保障體系,切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

??3. 持續改善市民居住品質。健全保障性租賃住房管理機制,全年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17.3萬套(間)左右。落實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統籌推進歷史風貌保護和舊區改造,實施舊住房更新改造1000萬平方米左右,完成中心城區剩余的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2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1.1萬戶,分類推進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實施新一輪“美麗家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2000臺以上,新增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1萬個,為600個住宅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深化完善“一城一策”長效機制,加大商品住宅用地供應,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4. 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全面推進落實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意見,推動生育政策與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協同發力。出臺促進養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優化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新建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助餐場所200個、養老床位5000張。深化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增加護理型床位,推進第四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完善托育服務體系,積極爭創第一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新增普惠性托育點60個,全市一半以上的幼兒園開設托班,開展社區托育服務試點。積極爭創第一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研究制定上海實施方案。推進陽光助殘工程,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全面完成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積極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施新一輪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診療、康復等功能,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文創產業,建成上海博物館東館、世界技能博物館、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等重大文化設施,打響“黃浦江游覽”“建筑可閱讀”“演藝大世界”等上海文旅品牌,全新推出城市級上海美術季、演出季,打造市民藝術夜校服務點50處。開展豐富多元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辦好第十七屆市運會,新建改建健身步道80條、多功能運動場60片、益智健身苑點500個、健身驛站80個。

??(十)著力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切實增強城市安全韌性

??1. 毫不松懈做好疫情防控。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壓實“四方責任”,精準有效實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織密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加強重點人群、重點場所、重點環節、重大活動管理,強化口岸防控措施,嚴格落實高風險人員、冷鏈物流等閉環管理措施。加強疫情監測和風險評估,統籌做好應急演練和物資儲備工作。強化醫療機構感控隊伍建設,增強核酸快速檢測能力,提升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建設水平。穩妥有序推進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

??2. 持續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社會治理水平。實施城市管理精細化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城市管理精細化平臺3.0版,建成“美麗街區”100個,完成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100公里。促進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南拓北延,持續推動“一江一河”濱水空間品質提升和公共活動新地標打造。實施停車難綜合治理工程,創建停車治理先行項目50個,在老舊小區、醫院周邊開工建設公共停車泊位6000個,改造交通擁堵節點50個。加強人口綜合調控和服務管理。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一批社區嵌入式服務站點。構建“社區云2.0”系統,打造一批“社區云”標桿性應用場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進一步做好源頭治理、矛盾化解和社會穩定工作。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新興領域協同發展。深化雙擁共建,積極推進退役安置、撫恤優待等政策規章修訂,進一步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3. 全力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滾動開展危險化學品、高層建筑、軌道交通、電動自行車、地下空間、老舊電梯、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區域安全隱患排查,推進落實動態隱患清零。扎實開展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內外并舉全力做好能源穩供增供工作,積極推動閔行燃機、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開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全面落實糧食儲備經營制度改革任務,完善戰略和應急儲備管理機制,持續增強城市安全運行物力保障。健全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穩妥推進重點機構風險化解。加快建設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健全現代化應急救援和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完善新型現代警務機制,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密防范、嚴厲打擊突出違法犯罪活動,為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